----
----冠心病是兇惡的殺手,可能發生在血壓、血脂正常者身上。當粥樣硬化斑塊掉落一塊,或者當血黏度過高者的紅血球聚集成栓子,隨血運行到心臟的冠脈,就形成心肌粳死,運行到腦動脈即成為腦中風(腦卒中)。十年來,大量冠心病人購買卓康產品,飲用優質小分子團水之后,都獲得很好的效果,不少用戶才喝三四個月,就寫信來反映胸悶心痛逐漸減輕了,消失了,早搏沒有了;半年至一年后,反映心腦電圖、血脂血壓血黏度都正常了,冠心病痊愈了,喜訊不斷傳來。
----如2004年5月24日云南西雙版納李瓊來信說:“我現在68歲,94年得高血壓病,96年得冠心病,99年又得腦動脈硬化,患腦梗塞,幾年來頭痛頭暈胸悶是常事。95至96兩年連續隹院,出院后病又復發。我于2003年1月底購得貴公司卓康產品后,我喝了二個月就停服降壓藥,血壓一直平穩,由原來180/100降軍130/85,現在飲用一年多了,身體更好,心悸胸悶頭昏等癥狀已消失。經醫院檢查心電圖正常,血三脂正常。感謝陸江的發明和貴公司的好產品!”
----又如,河南駐馬店市干部侯思中于2008年11月26日來信說:“我于1998年前就患有高血壓、冠心病,1999年心肌嚴重缺血,動脈堵塞85%,心絞痛發作頻繁,被迫做心臟介入支架術,兩個月后又因支架兩端血管堵塞,心絞疼反復發作,又被迫做血管球囊擴張術,兩次費用共達8.6萬多元。之后幾年,每年住院少則也有三四次。病情的折磨使我多次產生輕生念頭,使我喪失了存活的信心!1999年入院后至飲用卓康小分子水之前,我的血壓居200/90~110mmHg,血黏經血流變檢查,15項就有12項都偏高;血脂總膽固醇6.8-7.0,甘油三脂2.9,低密度脂蛋白3.94,高密度脂蛋白0.85-0.89。前列腺增生肥大46×58×30mm,特別是從十幾歲至今,我患有嚴重的支氣管炎。我從2007年3月買了兩套卓康小分子離子水杯,堅持使用,保證每天喝夠水量。結果現在奇跡出現了,在醫院檢查各項指標都使我樂觀,血壓穩定在120/80的理想血壓,心電圖正常,心絞疼完全治愈,沒再疼過,血流變檢查各項完全正常,總膽固醇在3.31上下,甘油三脂0.52左右,低密度脂蛋白1.36-1.48,高密度脂蛋白上升至3.2-3.8之間,前列腺縮小2/3,折磨我多年的氣管炎也不藥而愈……如今我無病一身輕,越活越年輕,逢人都說我像換了個人。陸總,千言萬語難表我對您的感激之情,是您挽回了我的生命,在人生之途我又有了笫二個春天!我要回報您的救命之恩!”
----再如2010年10月13日沈陽肖魁南來信說:“我69歲,我愛人李秀榮65歲,我們老倆口從今年3月16日飲用該小分子團水,至今半年多了取得顯著療效:一、治愈了我們的高血壓,我飲用三個月時血壓降至理想范圍,130/85~80,到四個月時停藥,血壓一直保持平穩;我愛人到笫5個月停藥,血壓在135~130/85~80,現在也一直穩定。二、治療冠心病效果顯著,我愛人于2009年7月和今年1月因冠心病心絞痛和腦供血不足住了二次院,確診為不穩定型心絞痛。醫生動員做支架,否則特別容易發生心梗,因經濟條件限制沒做支架。出院后圍繞心絞痛每天吃六七種藥,但效果不明顯,平均五六天犯一次,一疼就是好幾分鐘,有時硝酸甘油和消心痛含四五片才緩過來,我和孩子每天都提心吊膽的。但自從喝了卓康小分子團水以后,近幾個月明顯好轉,心絞痛很少有犯的時候,近半年總共才犯3次,每次才疼1分鐘。平常走道也有勁了,一些家務活也都能干了,這在以前是絕對不可能的。最近去醫院做了一次撿查,心電圖顯示沒有心肌缺血,表現大致正常。治冠心病的藥已明顯減少。通過上述實踐,深深感到卓康小分子團水是當今世界上最優質的小分子團水,是真正能治病的水,你是一個真正的實踐科學家。”(詳見:www.jryglxs.com)
----我看信后為老倆口感到欣慰,也為更多的經濟拮據的家庭感到慶幸,他們從此例可受啟發;因為很多家庭拿不出七八萬元做心外科手術,憂愁間一個鮮活的生命可能逝去。但我主張患者應尊重醫生的建議,心外科手術是針對病人最狹窄最危險的一段冠脈而做的對癥治療。如果患者不聽醫生建議,患者隨時會有生命危險。然而,醫患雙方都應認識到心外科手術只是救命的權宜之計,它不能逆轉和消除手術部分之外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。所以有的患者做手術后還有胸悶、心痛,甚至會復發,做手術不能恢復成健康的心臟,患者的生命質量和生活質量可能較差。如果在做心外科手術后飲用優質小分子團水,注意合理膳食,則可改善人體生物化學作用,升高血高密度脂蛋白,逐漸逆轉和消除動脈粥樣硬化,還給人健康的動脈和心臟!
----十年來,很多冠心病人飲用優質小分子水后,反映療效卓越,佳音喜訊頻傳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(咨詢電話:0771-2233213)
2011年2月《求醫問藥》發表,2011年2月《現代養生》發表,2011年12月《醫藥與保健》發表 |